我國農作物秸稈飼料化利用技術
發(fā)布時間:2021-11-12
中國秸稈網綜合報道,農作物秸稈是牲畜的主要飼料之一。玉米秸稈雖然含有纖維素、木質素、半纖維素等非淀粉類大分子物質、2%~4%的蛋白質和0.5%~1%的脂肪,但營養(yǎng)價值較低。經過微生物發(fā)酵,通過微生物代謝產生的特殊酶的降解作用,將其大分子物質分解為低分子的單糖或低聚糖,就能提高其營養(yǎng)價值,增強口感,提升利用率。當前秸稈飼料化處理技術主要有:
中國秸稈網綜合報道,農作物秸稈是牲畜的主要飼料之一。玉米秸稈雖然含有纖維素、木質素、半纖維素等非淀粉類大分子物質、2%~4%的蛋白質和0.5%~1%的脂肪,但營養(yǎng)價值較低。經過微生物發(fā)酵,通過微生物代謝產生的特殊酶的降解作用,將其大分子物質分解為低分子的單糖或低聚糖,就能提高其營養(yǎng)價值,增強口感,提升利用率。當前秸稈飼料化處理技術主要有:
1.秸稈壓塊飼料加工技術
秸稈壓塊飼料是以玉米、稻草、麥秸、牧草等農作物秸稈經鍘切、混料,高溫、高壓軋制而成。原料除玉米秸稈外,還可用稻草、麥秸、牧草等。試驗表明秸稈壓塊飼料粗蛋白、粗脂肪、氨基酸等有效營養(yǎng)成分明顯提高,秸稈壓塊后的體積只是秸稈體積的1/8~1/6,便于貯存運輸,儲存期一般為6~9個月。經過熟化工藝將飼料由生變熟,無毒無菌,有特別的焦香味,并可添加微量元素,牲畜采食率可達100%??商岣邉游锩庖吖δ?,改善肉、乳品質,降低飼養(yǎng)成本。秸稈壓塊加工技術經濟效益明顯、市場前景廣闊。
2.秸稈青貯技術
包括傳統(tǒng)的青貯技術和機械化青貯技術兩種。
(1)傳統(tǒng)的青貯技術是把新鮮的秸稈填入密封的青貯塔或青貯窖內,經微生物發(fā)酵作用,以達到長期保存秸稈青綠多汁的營養(yǎng)特性。它具有飼草利用率高、養(yǎng)分流失少、保存期長、有利消化、占用空間小、省工省時等優(yōu)點。在我市臨潼、閻良等地被廣泛采用。
(2)機械化青貯技術
小型裹包青貯技術 該技術是將收割好的新鮮牧草、玉米秸稈、稻草等各種青綠植物揉碎后,用打捆機高密度壓實打捆,然后用裹包機把打好的草捆用青貯塑料拉伸膜裹包起來,創(chuàng)造一個最佳的密封、厭氧發(fā)酵環(huán)境。經3~6周時間,最終完成乳酸型自然發(fā)酵的生物化學過程。
袋式青貯技術 將秸稈切碎后,用袋式灌裝機械將秸稈高密度地裝入由塑料拉伸膜制成的專用青貯袋,在厭氧條件下,實現(xiàn)青貯。適合于玉米秸稈、牧草、高粱等的大量青貯。該技術青貯含水率高達60%~65%,一只33米長的青貯袋可灌裝近100噸秸稈,灌裝機灌裝速度每小時60~90噸。
3.微生物秸稈飼料加工技術
近年來,微生物(或稱生態(tài)飼料)加工技術開始在我國興起。該技術首先在植物秸稈中加入氮、磷、鉀促生劑進行處理,然后加入多協(xié)同作用的細菌,其中液體白地霉菌的作用是提高蛋白含量,木霉的作用為分解纖維,液體光合細菌的作用為提高飼料的綜合營養(yǎng)成分,糖化酶的作用為幫助催化、分解纖維素,酵母菌的作用為提高蛋白、氨基酸的含量,乳酸菌的作用為改善發(fā)酵條件和飼料的適口性。該技術的優(yōu)點是工藝簡單、成本低、生產周期短、飼料營養(yǎng)豐富。
類似的技術還有EM(有效微生物)菌液處理技術、酵素菌處理技術等。
4.玉米秸稈袋裝微貯技術
玉米秸稈袋裝微貯技術是由嘉祥利博農場開發(fā)成功的一種將玉米秸稈揉搓、拉絲技術與微貯和袋裝技術有機結合形成的玉米秸稈飼料加工新技術。它將玉米秸稈經機械揉搓拉絲后,加入專用的微生物制劑,進行壓縮、打捆、裝袋、密封包裝、貯存。具有加工設備操作簡單、效率高、不受天氣、場地限制,體積小、密度大、保存長、便于運輸?shù)葍?yōu)點。
上一頁
下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